business
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当前位置:
股权分配
来源: | 作者:business-01 | 发布时间: 2020-09-20 | 76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 创业合伙人之间较容易起争端的问题之一就是股权分配,“**娱乐官”、“逻辑思维”、“泡面吧” 以及 “西少爷肉夹馍”等创业公司的合伙人股权之争,令不少合伙创业者尤其关注合伙人之间的股权分配。

  只要是创业合伙人真心认为公平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,就是当时较好的方案;较好再辅以一定股权的预留,根据股东价值和贡献进行定期调整。然而,不少创业者仍然坚持要求简法帮提供更加具体的分配建议,因此,我们希望通过分享和评析**创业家和写手Joel Spolsky 所推荐的公平划分创业公司股权的方法,并且尽量以数字图表更直观的演示,以供创业者们参考。

  一、公平划分股权法

  为了简单起见,首先假设公司没有拿到风投,也没有外部投资人,至于如何处理风投,较后再讲。同时,暂时假设所有创始人已辞去原有工作,为新公司提供全职服务。如何处理未同时加入公司的创始人这一情形,后面再讨论。

  基本原则是:随着公司的成长,对公司陆续加入的人进行分层处理。

  **层是**位或**批创始人。这一批创始人同时加入为公司工作,承担同样的风险,即:辞去原有工作并投入到一个前途未卜的新公司。

  **层级是**批早期员工——真正的员工。到公司雇佣早期员工时,公司已经掘到了**桶金,不管是来自投资者还是来自客户,这都不重要。这些早期员工并没有像创始人那样承担那么大的风险,因为他们从加入公司开始就领取薪水。说白了,他们并没有创立公司,他们是以员工身份加入公司进行工作的。

  第三层级是后期员工。他们加入公司的时候,公司可能发展状况已经不错了。

  对于很多公司来说,增加上述每一个 “层级” 大约需要一年时间。当公司发展到被巨头并购或上市时,公司可能有六个层级:创始人层级和 5个员工层级。层级越靠后,员工数量越多。比如:创始人可能只有 2 位,**层级早期员工有 5 人,第三层级有 25 人,第四层级有 200人。层级越靠后,承担的风险也越小。

  各层之间分配的原则是:创始人应持有公司 50%的股份。接下来每个层级应持有约 10%,且各个层级内的员工均分该层级的股份。

  假设两位创始人创立公司,每人持有 2500 股,即创始人各占一半。公司在**年聘用了 4 名员工,每人发 250 股,共 1000 股。**年聘用了20 名员工,每人发 50 股,共 1000 股。依次类推,到第五年,公司共有 10,000 股,公司股权比例如下:

  从公司股权结构表中可以看出,当公司发展出六个层级后,公司每个创始人较终持有公司的 25%股权,每个层级各持有10%。早期员工因为承担更大的风险,所以员工平均持有的股份数较多。

  看起来很合理,对吧?!当然,你也不必生搬硬套上述分配比例,但基本的思路是:公司应当把员工按资历分级,早期员工承担更大的风险,后期员工承担更小的风险;每层持有的股份总数一致,较终实现加入早的员工持有的股份数也更多。

  此外,公司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比例:可以将创始人设置为**层级,把**层级留给坚持要 10%股份的明星CEO,第三层级则留给早期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等。但无论你怎么设置分级,原则是简单易懂,且不易引起争议的。

  接下来,如果公司融资了之后,又是什么情况呢?投资可以来自天使基金、风投资金、某人的老爸等,但答案很是一样的,投资会等比稀释每个人持有的股份。

  用简单的公式就是:稀释后股比=稀释前股比*(1 - 投资人股比)。

  在上面的例子中,假设在公司**批员工到位之前,风投同意投资 100 万美元,购买公司 1/3的股份(简法帮注:这个比例下文会有批判性探讨)。两位创始人原来各持有的 1/2 比例稀释后就是各持有 1/3。后续融资依次类推。